發表文章

《青少年哪吒》:失去連結的青春

圖片
19歲,在傳播課堂上,教授帶著大學生賞析過一些片段,那時只能聽得進去教授對於影像語言、鏡位的分析,而且還是簡單版的,也吸收不了複雜的內容,畢竟那時連「後設」的概念都不太理解,也覺得影像本身好無聊,思索不出什麼意義,只想:這導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麼? 32歲,在經過一些世事與內省之後,這些影像看起來就變得非常豐富了。相較於其他認真表達、力圖有所表現、給予觀者意義及感受的電影,青少年哪吒的每一場,不意在說故事,而是引導觀者把眼睛放回自己的生活裡,觀察那些平常忽略、不經大腦的畫面。 若仔細觀看生活,便能發現大千世界裡,眾人的一舉一動,在在傳遞出他們的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關係,不需要過多情節和口語,就能讓觀者專注投入且著迷。 青少年哪吒有兩條劇情線、六個主要人物,時代背景在1990年代的台灣,顯現社會上兩種樣態的青少年、同樣的鬱悶及迷惘。一條線是重考大學的兒子小康(李康生飾演)、外省父親(苗天飾演)和本省母親(陸奕靜飾演)組成的家庭,另一條線則是兩個結伴偷竊營生的朋友阿澤(陳昭榮飾演)、阿彬,以及後來與阿澤發生關係的阿桂(王渝文飾演)。兩條劇情線後來有了交會的契機。 這是蔡明亮首次和李康生合作,開啟了後續蔡明亮紀錄李康生這個人逐漸熟成的歷程,是系列電影中劇情、對白最多的一部,也最好懂,此後的影像越來越像沒有訪問設計的紀錄片,只是觀察、再凝視眾人的內與外。 這是我的第一次完整地看蔡明亮的電影。許多影評和觀影心得提及電影中的水元素,包括阿澤家中淹水/暢通/又淹水的排水孔,和台北城市的雨夜,象徵情感流動,也讓電影充滿亞熱帶風情。 對我來說,這部電影既是在觀看這幾個青少年的日常生活,也在觀看他們和世界連結/世界對待他們的方式,如何與其鬱悶、迷惘互為影響。例如電影前20分鐘,就用父子的兩場日常互動戲,準確地呈現了小康和父親的關係。 第一場,小康打破窗戶。青少年意外弄得自己的手流血了,他逕自走到廁所要處理,但顯然又不懂該如何(像成人一樣)處理傷口,需要母親消毒包紮。此時的父親,對兒子頻頻發問:怎麼割破的?弄到什麼東西?你怎麼把玻璃打破了?但並未獲得兒子任何回應,這份對兒子的關切、探問意義、希望理解,就像對著空氣說話,使得他自己去找房裡找答案,卻仍摸不著頭緒。 第二場,他載著小康去南昌路吃水果。青少年一樣逕自走到攤位選好水果盤、給自己拿了一根叉子,逕自走到馬路邊吃,並未關注父親以及其他人事物。父...

《願受傷後能重新活一遍》

圖片
這個部落格從2014年開張以來,不過十餘篇文章,多半是寫我因為「不明原因髖關節炎」而尋找醫生的紀錄,初衷是想分享就醫資訊給大家。 2017年1月,我在林口長庚置換右側人工髖關節之後,體能和活力逐漸恢復、甚至對身體的理解更好,不過生活並沒有恢復原貌,因為辭了工作、單身的我,徹底投入另一個職涯領域、另一個感情世界,而過去十餘年身體疾病的歷程,也決定寫出來,刻印在《願受傷後能重新活一遍》這本書裡面,於2019年9月出版。 書本上市後,不少親朋好友捧場,看到自己的作品擺在誠品書店的原木櫃子,我的心裡又開心又懼怕。開心的是自己成為一個擁有紙本出版品的文字作者,懼怕的是我不知它能否換得我想要的肯定。這期間,我接受幾個將這段經歷視為一個獵奇話題的媒體採訪,也被刊上line的一日頭條,但書本並未獲得市場關注,僅持續有零星的閱讀者,因為自身的疾病尋找到這本書,閱讀完之後,非常有共鳴,並與我分享。 謝謝這份小小的、像涓滴流水的喜悅,這兩年持續在生活裡給予我一點一滴驚喜。 2017年到2020年之間,我從原本的媒體編採、公關業,2018年考上國內的心理諮商研究所就讀。初衷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治療師,但當時未想清楚工作發展、沒有被諮商/輔導人的經驗、也不夠認識自己,憑著過往傷痛所帶來的憤怒與希望感,報名、念了4個月的書、考試、面試,就像被撿起來一樣,順利進入這條未知的小路。然當時的我還以為,自己過往幾年的辛苦熬著、潛龍勿用的受挫,終於迎來光明大道。 直到經過將近3年在心理諮商所的學習,我才感覺在理解自己/療癒自己/以及將此專業作為一份工作的路上,要打的怪實在太多了,而且很有可能要延續一輩子,不停的變動,沒有只要做到什麼、就會從此一帆風順的事。因而從小到大倚賴的人生觀,被動搖了。 我從這段生命經驗裡得知的其中一點是,對於人生的轉折,我以前總是一心決絕,期待某一天徹底地、或完全地恢復過去的原貌,將希望寄托於也許從某一天起,我就可以跳躍至無憂的彼岸,並且靠著這股希望在絕望的現實裡面沒有放棄。 這股希望帶給我非常大的力量,驅使我一再往前,但這股希望也似像青少年的願望,是對於世界非現實的、過高的期盼,如果它一再沒有出現,我的失落感也越來越大,覺得自己「永遠也好不了」、「一直還沒好」。 在轉折裡面摩擦出來的痕跡,一筆一劃住在身心上,要帶著直至走完這輩子吧。受傷了就是受傷了,破掉的只能補,不能如初。置換過...

台南小記-東菜市

晨起,再不用趕著化妝、捷運、上班打卡了。想著早餐該吃些甚麼,不如去逛逛菜市場吧。家住城東,附近的東菜市號稱是台南婆媽的貴婦百貨,物品價格稍貴一些,但仍比盤據全台大街小巷的全聯超市與便利商店划算不少。 週六上午的東菜市人聲鼎沸,氣味紛雜,空氣中聞得見生鮮蛤蠣的海味,那是只賣小卷、蚵仔、蜇皮等水產卻不賣魚的小攤;還有現宰雞肉攤、豬肉舖發出的生腥味,以及蔬菜攤上漂亮水果的香氣。甚至,連那一排排掛在橫桿上、老闆永遠在跳樓拍賣的服飾,都染上了對面攤糖炒栗子的甜美;這一天,就在這麼多味道裡甦醒了 。 算算,我可能有五年沒有逛菜市場了,然而一踏進去,過往陪媽媽買菜的記憶自然而然地就回到腦海中,自動幫我計算好一條逛攤路程,菜市場果然是充滿魔力的地方。 位在分叉口的阿嘉熟肉,黃澄的雞捲、軟紅色的粉腸、一個個肥壯的米腸、還有新鮮現燙小卷和本土蒲燒鰻等,將攤位簇擁得香噴噴、油呼呼的,隨意切了百元就能配上三餐。 我最愛他的三色蛋,是童年的週末餐桌回憶,總會先把黃白的部分仔細吃淨,最後留下喜歡的皮蛋,捨不得地一口一口慢慢嚼。也許是逛菜市場的年輕人太少,老闆娘以為我是觀光客,殷勤招呼著,下回要我試試台南才有的粉嫩蟹丸。 今日不買魚,繞過魚街拐這個彎吧,對了,和璋肉舖就在這裡。記得媽媽說過,這間豬肉新鮮,買了三塊俗稱老鼠肉的部位,才不過 60 元。回家切片川燙、冰藏起來,想吃時片下一些,再用調味和配菜作變化,怎麼樣都好吃。 超市賣的肉片,雖叫生鮮,卻總是帶著令人摸不著頭緒的顏色,回家一煮,肉易柴、又乾癟,冷凍數日後那灰撲撲的喪氣模樣,都不忍心煮了他;而菜市場的小鮮肉就不同了,軟嫩且肉味十足,滋味甚好。 接著買杯阿粉姨紅茶牛奶、外加隔壁攤的美鳳油飯,甜蜜的奶茶一杯 25 元,半斤米粉才不過 35 元,奢華的 60 元早午餐,這價格讓久居台北的台南人,吃得心滿意足。 最後以較遠的那間阿婆菜攤收尾,選了芥藍和皇帝菜,也是便宜兩大把,附送三顆時價飆漲的蒜頭,不知道一個人要吃幾餐才吃得完。幾個妝容完整、精心穿搭的婆媽,圍在菜攤上七嘴八舌,彷彿菜市場是他們的時尚伸展台,買菜要打扮的水水的,畫上藍霧眼影和紅唇、帶上金手環、玉墜鍊,和老闆娘叨叨絮絮,姊妹伴歡笑成群,真是小確幸啊。 菜市場的時光是凝結的,阿婆好像會永遠守在攤子般,五年過去,容貌打扮依舊、挺立的銀色捲髮也數年如一日。雖是陌生人但...

果醬的滋味

圖片
媽媽逛水果店,買下好大一袋蜜蘋果拎回家。據說是今年梨山採收的最後一批,小小的身體,卻逢霜經雨。每一顆,不是從高處被打落在地,就是受凍了再結痂,無一倖免,最後滿身的坑坑洞洞,只好賤價出售。 他們黃紅交錯暈染的表皮上,本該像其他蘋果一樣光滑可人,卻多出一道又一道枯褐色的疤痕,好像方才剛動完一場手術,被人灌進加倍的蜜糖和香水,接著用縫線粗粗地補起來。 小蘋果吃起來生脆甜硬,很討喜,只是實在太多了,每天吃一顆還是消化不完。被留下來的一批,放在冰箱裡許久,幸好切開來,滋味還沒有消失,果肉也變得更軟更細了。 外表不美的,本質卻那麼爽朗可愛,不如整批都做成果醬吧,比起那些華美而易逝的,在世上可以留得更久一點。 先將蘋果切成小塊,灑上大量的白砂糖覆蓋如雪,一起堆疊出一座初雪紛飛的山,舉目所及都白晃晃、亮晶晶的。淋上檸檬汁之後,雪融化成春泥,像是在醞釀著什麼好吃的。 再來煮焦糖,將滾燙的開水倒進一鍋已糖化的深褐色甜美裡面,加入新鮮的香草莢和香草籽,飄散出濃濃的甜味,空氣裡有淡香。煮一會兒,拿掉香草莢,就可以將蘋果們送進焦糖鍋裡泡個澡,靜置一夜。 於是,這一批台灣新鮮採摘的小蘋果,從偽裝成下雪的富士山,再染上歐式甜點的焦糖香草氣息,在小小廚房裡竟也可以環遊世界。 隔日一整鍋以中火加熱煮滾,水氣散去,果膠釋出,所有的美好都甜膩在一塊兒,像朋友窩在一起胡鬧,稠稠的、含糊的快樂,果醬成形了。既然是開派對,結尾再灌一點烈酒好了,隨後立即封存入罐,情意也凝結在不變的時空中。 用自身的滋味作底,披上檸檬汁的酸澀,檸檬皮的苦楚,再塗上焦糖的甜蜜,香草的俏皮,還有烈酒的深沈,什麼都有了,我想蘋果們也算不枉此生。 等著果醬納涼、降溫時,想起蔡珠兒的一篇散文「聖誕糕」。她有一位年長的鄰居婦人,寂寞地獨居生活,因親屬皆在遠方,每逢聖誕節前夕,婦人總會忙碌地做起當地的傳統甜點聖誕糕,分送給遠方的孩子們。 可是,聖誕糕是以大批果乾、酒料製成,滋味濃重又厚甜,原是早期困苦日子裡,年末的味蕾犒賞,然而今日的年輕人已吃不慣,備感困擾。 耗費數日反覆成就的心意,如此沈重。收禮者丟也不是,吞也不是,這聖誕糕下場往往是被冷落在冰箱的深處,勉強度過聖誕季,最後以掃除的心情送進垃圾桶。 作果醬也...

復健-中醫小針刀治療、高雄運動復健

圖片
目前還是持續在跟不開心的髖關節搏鬥中,來更新一下之前嘗試過的關節復健,給有關節問題的你參考, 因為非正式醫療體系,我想不便公開 聯絡資訊/費用。 【運動練習】 2014/7 月 -11 月 透過朋友介紹找到一位高雄的運動復健老師 ( 非醫療體系 ) ,主要是由他來指導運動,透過各種動作來增加角度,跟物理治療教的動作有點相似,只是比較激烈、幅度也大,需要力氣去做,做完會流汗,肌肉疲勞。 這位女老師之前曾幫左營訓練中心的一些國手做運動復健,也自己學了很多中醫穴道按摩的技法,很有經驗、喜歡鼓勵人,也是非常和善的老師,她之前還有上過食尚玩家的節目,目前自行在高雄開設工作室。 幾個月下來,身體比較舒服,角度有改善一些 ( 兩腳站立張開、坐姿、可抬起來的角度等等 ) ,但是生活還是很受限。我覺得比較適合運動員或日常保養。 【針刀治療】 2014/12 月 -2 月   這是一間位在台北松山的個人工作室,算民俗療法,也是有長輩被治療好,經而介紹。工作室很整潔乾淨,採預約制,大致上的治療方式是, 用小針快速刺進患部皮膚裡面,刺得非常深層,我是大概被刺了 5-7 個洞,接著師傅會幫你抽血,可以把他想成清創的一種 ,過程中是 會流一些血,但很快就止住了,也會幫你敷藥(圖片中白色的那些))痊癒後也幾乎看不到痕跡。 第一次做後臀部,做完之後非常舒服,也都會自己拉筋,青蛙腿的角度也首次可以推得很高,算是很有效果,走路也好走很多。 第二次作鼠蹊部,作完後超痛,很不舒服,出現害怕的感覺,之後腳內外側都變得僵硬,角度越來越差。 記得到了 2015 年 3 月,走路還會一跛一跛的。 雖然我的經驗不好,但是確實有許多忠實顧客,也有長輩的頑疾被治療好,大家可以參考評估,或實際到工作室看看。

生病是一個人,沒有同類

很久沒來更新了,自從今年6月下旬在高雄長庚開完「髖關節清創」手術之後,因為目前看過的幾個物理治療師都還沒有結束療程,在尚未康復之前,好像不太能下定論,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繼續寫出我的hospital shopping之旅。 身為一個神農氏,依然持續尋找好醫生,真希望現在這位就是真命天子 !!!! (搞得跟聯誼一樣緊張) 想跟大家分享的是,這幾天我寫在自己臉書的一篇文章...。內容應該算是這一路走來看診的心情吧,從高中剛開始發病到現在,我的心情有很大的轉變,甚至連個性也變了。 儘管腳的問題使我煩躁,但仍然努力想跟其他人一樣,在工作上有一樣的表現、去遠行去慢跑、不要因為腳而讓日常生活、戀愛受限。但,這些當然都是不可能的!!吃了很多苦頭,有時候真的心很累,可是...還是只能一直一直走下去吧,走到再也受不了的那天。 昨天好友跟我說,她因為健檢出血尿問題,這陣子在醫院被回診和無用的檢查迴圈搞得想放棄,並且懂得了我之前看醫生的無力感。 突然使我又回想起了這10年,在各種醫院各個科別、診所、民俗療法、台灣各地,兜兜轉轉、浪費時間、提起又放下、反反覆覆好不了、好痛好痛的經歷。 現在治療我的這個物理治療師,大醫院復健科主治出身,言行舉止有點像柯P,我喜歡他那種有點自閉感和過動感的幽默。 他說他覺得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。這跟大家對我的印象似乎有點出入,我想是因為,物理治療師看的病人多,他明白我走過甚麼樣的路。而我是一個連他也覺得非常棘手的病人。 每個物理治療師在治療的時候,常常會問病人:「痛嗎?」而這一個物理治療師會直接幫我自問自答,說「當然好痛、但不想去感覺、懂!」然後繼續埋頭他的工作。他知道我痛得說不出話來,有時候連叫也沒力氣了。 是的,「不想去感覺」。我真的不想去感覺,復健的時候只能盡量想些快樂的事情,雖然眼淚還是不爭氣地一直掉,因為太痛。 以前我不是這樣對待看醫生這件事情的,我很認真的覺得會好、很認真地相信各個醫生、投入、感受、紀錄、鼓勵自己。但我想,現在的自己已經太累了,不能再承受任何失望。像一個對生活沉默且低頭認輸的中年男子。我不想去感覺。 不想去感覺的,還包括我曾經可以有,但擁有前就註定不可得的一切。全部。憧憬或放縱之類的這些那些。 類柯P的物理治療師昨天告訴我,「隔壁床的那個才痛了2個月,就哭說要崩潰了,...

不忍心看到生病的自己

用奇怪的姿勢,緩慢一拐一拐走路的時候, 都希望別人不要注意到我,希望自己是隱形的。 希望不快樂的時候, 沒有人看得到我。 經過那麼久,終於學會不要把生氣或沮喪的情緒告訴別人, 終於到了懶得講的階段, 學會了留給自己,懂得什麼叫做消化。 可是既使經過那麼久,還是學不會、看不懂,上這一課的理由, 我該具備什麼條件,才能從這一課畢業? 成為一個無神論者嗎?因為應許和禱告都沒有實現。 成為一個能夠憐憫別人的人嗎?我覺得我已經是了。 如果失去沒有盡頭,我可不可以不要前進了? 我走不到那個終點, 也不忍心看到那個狼狽不堪的自己。